快耍慢活 Circle of Life
成都遠洋太古里總經理兼物業運營總監韓置與總策劃建筑師羅健中,站在方圓10萬平方米內的新舊建筑之間,看著熙來攘往的人群,不禁感慨這個項目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甲方:韓置
成都遠洋太古里總經理兼物業運營總監
乙方:羅健中
歐華爾顧問公司董事/成都遠洋太古里總規劃建筑師
成都遠洋太古里,環繞成都自古以來的市中心大慈寺周圍,幾經時代更迭而失去風華的這個區域,歐華爾顧問公司董事羅健中(左),是成都遠洋太古里總策劃建筑師,與成都遠洋太古里總經理兼物業營運總監韓置(右)的任務是在不破壞歷史軌跡的前提下,以商業再造街區繁華。事實上,羅健中與韓置在多年前就曾經是甲乙方的合作伙伴,這次因成都遠洋太古里的項目再度結緣,他們形容這個項目從概念規劃、合作過程到落成,像是一場默契無間的丟接球,也唯有如此才能完成這個人生難遇的歷史項目。

在成都遠洋太古里項目當中,保留了6棟歷史保留建筑,街區規劃路線沿著保留建筑所在位置而衍生,這些保留建筑被修復保存之后,與項目里的300余座嶄新商鋪形成有趣的新舊對話,也讓成都遠洋太古里留有1600年來大慈寺周圍繁華街區的歷史溫存。

“快耍慢活”是成都遠洋太古里的注腳,也真實地反映了成都人的生活哲學,在快速城市發展的步調中,成都一直保持著悠閑慢活的節奏,新與舊之間并非更迭,而是共存于快慢有致的生活。
無論從體量、規劃還是項目與城市的相對關系上,成都遠洋太古里都的確是世上罕見:地處1600年來的成都市中心,幅員10萬平方米的開放式購物區,圍繞大慈寺和6幢歷史建筑而生的小街巷,300間世界旗艦店標準的店鋪,盡在這處符合成都典型的“快慢有致”生活方式的商鋪布局之中。“這是我人生中至今為止感觸最深、占地最大的項目,”羅健中說,“記得第一次來到這里,圍繞著大慈寺的幾幢老房子破爛不堪,典型的落寞老市中心形象。”和太古地產同樣來自香港的他,已經與太古合作多年,曾經一起打造了廣州太古匯、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等經典項目,而這次在成都的牽手,卻是耗時最長、范圍最廣的一次。“我們要為這個地方重建它在幾百年前的地位,讓它在興衰輪轉中再一次勃發。”
“我們從一開始就定調,這個項目急不來。”同樣來自香港的韓置,自稱是根正苗紅的“太古人”。他小時候念的是“太古小學”,一畢業就進入太古地產工作,多年前還是“小職員”的他,就已經和羅健中在廣州太古匯的項目中相識了。幾年前韓置因故暫別太古地產時,羅健中還曾直言不諱地向太古老總惋惜道“這可是莫大的損失”!因此當成都遠洋太古里的項目讓韓置重回老東家時,再聚首的合作機會讓惺惺相惜的兩個人備感欣慰。“韓置是真正懂得怎樣做開發商的人,知道怎么去平衡文化的格調和商業的需要,更可貴的是,他很早就意識到5年甚至10年內,Luxury的意義在中國即將產生的變化。”
一開始接手,羅健中便提出改造大方向:在不破壞古建筑一磚一瓦的前提下,讓有1600年歷史的成都大慈寺周邊地塊重見天日。他所指的“重見天日”并非簡單的重整修復,而是要以“開放式商區”的形式,讓它煥發新容。“我做項目之前,一定要實際到路上去走,坐車逛、看書、看檔案都不行。每次來成都,我都要花時間去散步,我眼中的成都人很懂得享受露天環境,無論春熙路還是尋常小巷,常滿滿地都是行人,這就讓我對開放街區的規劃很有信心!”
然而,當羅建中向太古地產提出這個概念時卻備受質疑:傳統封閉式的商場形式雖然造型保守,但能穩中求勝,既容易遵循“古建筑維護”的政策,也能確保那些高端品牌的進駐。而街區式商場在執行上動作更大,規劃審批環節上步驟繁復,是時間成本很高的計劃,倍增了項目難度。好在韓置一直力挺這份“街區”規劃:“如果按最初的想法只向地下發展,做個地下商場,實在是一大浪費!大慈寺地區過去占半個成都城,四周圍繞著街市商賈,一派繁華。現在我們在這里建商場,也該恢復往日的樣貌,這對城市規劃也是一種貢獻。即使單從商業的角度看,地下商場沒辦法做出多元化的業態,街區卻能讓商鋪價值顯著提升,世界上商場的發展趨勢,也是往不設圍墻的街區去做的。”這樣的見解,讓韓置與羅健中一直站在一起。
“關于建筑和創意,一定要靠建筑師。”韓置說,“甲方掌握的是大方向、遠景和客戶體驗,在設計上不能越俎代庖,如果太控制建筑師,會限制他們的創意,那不是得不償失?”在細致的設計規劃環節上,他形容和羅健中的合作,就像是丟接球的游戲,甲方拋出需求,乙方遞回方案,一步一步往下走,絲毫不錯亂。在開放街區的概念基礎上,韓置所屬的甲方團隊進一步提出了“快里”和“慢里”的商鋪布局,比如U形商場的內圈是“慢里”,主打生活化的餐飲和設計店鋪,外圈則林立著國際奢侈品牌旗艦店的“快里”,內外之間,將整個項目節奏打造得快慢有致。
“哪怕只是一張草圖拿出來,他們都看得懂,知道如何評判,給出的都是專業意見,太古總是懂得怎樣將建筑師的功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羅健中說。幾年的往來合作中,總會有甲乙雙方意見相左的時候。比如在項目中出現的空橋,是羅健中用來連接部分二、三層商鋪的一種設計,但韓置收到第一稿時就給駁回了,理由是“橋的體量過重,會阻擋橋后面的商鋪”。同時他也給出了很清楚的修改方向:“輕盈,讓顧客走在橋上,像是在空中飄。”羅健中欣然接受了這個意見,并改用玻璃等材料達成了甲方的要求。“老實說,身為乙方,我不怕客戶懂太多,最怕的是他們什么都不懂。”
最后,羅健中又拋出一個未來商場規劃的新夢想:“我希望以后能設計一個人在里頭會迷路的街區,它的魅力,正是你身在其中迷路轉圈,轉過某個拐角卻又柳暗花明,那才叫人會真愛上它!”也許未來某天,我們真能見到這對最佳拍檔的“迷路街區”呢。
photographer:Johan Sellén
stylist:Judy Zhu
writer:Beryl Hsu
editor: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