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 宿軍,投資人,迷戀馬和馬球運動,是九龍山國際馬球俱樂部的馬球手,曾多次拿得大、小馬球比賽的冠軍。曾經作過十年鋼琴生意的他,對馬有一句經典的總結,“人給馬一種節奏,馬就會給人一段旋律。”太太Lily供職于某奢侈品品牌公關,因為這次度假別墅的裝修,甚至愛上了室內設計,期待著把這一次沒有實現的 想法找機會再實踐出來。
空間設計:Tribeka建筑裝潢咨詢工作室設計師Baptiste Bohu和搭檔Konstantinos Chatzigiannis分別來自法國和希臘。他們為這個別墅增加了外墻保溫和兩個陽光房,包括室內空間規劃和裝飾。
或許審美力強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語匯,就像宿軍當時對園林設計師只提了一句話,“我想讓植物像小鳥銜來的種子不小心落在了土里,天時地利地生了根、發了芽、開了花而已。”類似的“艱深”謎面也成了他拋給室內設計師們“比武打擂”的試金石,最終念出“芝麻開門”口訣的是Tribeka的法國建筑師小貝(Baptiste Bohu)和希臘室內設計師康希(Konstantinos Chatzigiannis),把整個家的基調定位在“法式情調遇見上海老洋房”上。
曾在蘇州度過七年童年時光的宿軍十年前就置下了這套太湖湖畔的別墅,三年前周邊商業配套漸漸齊全,上海到蘇州的高速穿越此地,交通也算方便。眼看上海的房價飆升得越來越沒有性價比,熱愛收藏的宿軍搜羅的古典鋼琴、古董家具、青海熱貢年輕唐卡大師格桑冷智親繪的唐卡都在上海租住的公寓里無法盡情陳列擺放,于是,就有了動工的念頭。“四十不惑,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吃飯應酬都覺得累了,回歸家庭是大勢所趨。”斜倚在陽光房的坐臥沙發床上點上一支雪茄,望著室外陽光下滿目的綠植和一汪清水的池塘,宿軍氣定神閑地說。
“我一直非常喜歡上海的老別墅,尤其是比例、空間都美的那種。雖然這個家的基調定位在了‘法式情調遇見上海老洋房’上,但是我的家,絕不能‘法式’到巴洛克的地步。”夫妻倆遠赴法國選購家具的時候正值法國人全民夏季休假,“幸好小貝的父親和姐姐給店主打了電話,人家特地來給我們開門,結果我們一口氣選了28件家具,法國人不停地說,‘you are crazy,you are crazy(你們瘋了)’,”Lily燦爛地笑著:“有的夫妻裝修一套房差點要鬧離婚,我們倆的審美情趣倒很一致。”
裝修的一年半時間里,他們幾乎是“地毯式搜索”,不是在吉盛偉邦、宜山路、好飾家以及各路小店里,就是在去的路上,“一家也不放過”。為了為陽光房尋找一只老式吊扇,Lily幾乎逛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老家具店,最后竟然是在網上發現了一款第一代的華生吊扇,在跑去藏家倉庫看貨時,還意外淘到一盞古老的法式玻璃鑲銅吊燈,“當我們剛付完錢,藏家就接到另一個客戶的電話說決定買那只吊燈,當聽說已經被買走,對方甚至要加一倍的價格再問我們買回……所以說有些東西是講緣分的。”Lily又指著用斑駁鏡面裝飾的墻面說:“最費周折的還不是這些,我跑遍了上海也沒找到那種很自然的做舊效果的鏡子,最后終于在淘寶上找到了基本符合我要求的鏡子,跟賣家來來回回幾經確認,才總算搞定。”
“她裝修裝得上了癮”,宿軍有幾分揶揄地笑著太太。前兩天去朋友的聚會,Lily一眼相中了設計師朋友家的銀色金屬河馬擺設,“強取豪奪”地拿回來,成了玄關廳的新寵。
在中國的五年里,做了不少私宅案子的小貝不吝贊美地說,這是他做過的最喜歡的項目。“太多的人只想要羅馬柱、花崗巖、大理石的堆砌以用來炫富,但家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給你自己住的,宿軍和Lily才懂得家的真正意義。”
家里唯一的電視機裝在了廚房。自從新居落成,這里也成了朋友們的新聚點,宿軍經常會下廚做了幾道拿手菜,大家圍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月色里擺開一襲長桌,在花園里享用燭光晚餐,紅酒、雪茄和音樂,晚飯后在二樓的視聽室看一張好碟……小貝和康希如今也常來度周末,“他們沒有中國人的差不多主義,有時候我都想妥協了,他們卻跟工人死磕到底。我和康希還約好了要學做希臘菜,”宿軍儼然已經把他們當成了半個自家人。
“很多朋友來了都說羨慕我們的生活,其實就財力而言不少人要比我們富有,只是我們更迫切地想要去享受生活,”宿軍的感慨頗有些千帆過盡的意味:“就像我從小就熱愛馬,然后愛屋及烏地熱愛馬球,每年為賽季都會做幾個月的準備。有人總把馬球說成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什么是生活方式呢?成為生活方式的,必是那些你生活中真正必不可少的東西。”
落日西斜,大家坐在普羅旺斯式的涼棚下,Lily端來了一盆自家花園剛摘下的甜瓜,宿軍熱心地推薦著《伴我奔馳》、《奔騰年代》“看著要流淚”的“馬電影”,還念叨著栽下的薔薇不知道明年是否能爬滿藤架。這時Lily在一旁慫恿:“昨天這個時候,我們爬到后面的小山上,湖上竟然有野鴨飛過呢,要不要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