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西郊,滇池之畔,這座東方風格的宅邸用簡靜、穩重的氣質來回應它“落日睡美人”般奢侈的私家風景。
位于頂層的露臺吧享有直面“落日睡美人”的私家風景。綠色絲絨餐椅來自寫意空間;炭燒茶幾來自設計師陳飛波的觸感空間;其他家具均來自壹集。
此刻我們正站在這幢別墅的頂層露臺上,沉浸在印象派畫作般微妙的余暉里。遠處西山的剪影仿佛勾勒出一位少婦側臥的曼妙線條“,美人”沉靜,又被夕陽染出金暈,讓我們的凝視也變得心旌蕩漾。在四季如春的昆明,自然造物從不掩飾它的偏心,但昆明人還是愛這座西山,他們不無欽慕地把此刻落入我們眼底的景致稱為“落日睡美人”。是的,這幢坐落于昆明西郊、滇池之畔的大宅就擁有如此殊勝的私家風景。
主人張先生與他的愛犬杜克一起在庭院中享受陽光。
主人張先生是地道的云南人。來自蒼山洱海之畔的他有著近乎傳奇又極具中國特色的奮斗歷程。大概是家鄉大理的好山好水總教他牽念,即使在昆明置下這處度假屋,他也希望能面山靠水,甚至在空間中融入山水意境“。我們那時候條件艱苦,哪里會去想以后的房子要怎么打扮。”張先生說。他坐在頂層露臺吧中親自為我們烤豆腐,與食物香味并行的正是他十足勵志的人生故事“,我們那時候想的都是今天結束了,明天怎么辦?”我們和他一起笑出聲,就像滿屋頂的星斗一樣爽朗。佐食的是他愛的老藤紅酒“,紅酒啊,喝的就是那方水土!”隨著創業過程,與企業一同壯大的還有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露天公共空間位于3層至4層間。
室內向庭院過渡的“灰空間”。
跟張先生聊天,就知道他是那種既有膽識又判斷力過人的人,還有企業家必需的實干精神。但是在山水大美中出生、成長的他,卻沒有在腳踏實地的同時放棄登高遠眺,“我總在想,我們要怎么提煉這種本土的美感,讓它和外界對話、融合,再以一種國際水準的’語言’重新表達出來。”關于美的凝練表達,他最留心的是建筑。也因此在4年前結識了樸相建筑的團隊,還一 起到國外去做過好幾次建筑之旅。“在京都,那種古典又簡潔的建筑與設計風格很讓我動心。特別是那些線條,明明是古典,卻充滿現代感。”有了前期的深入了解,到這個宅子的設計時,項目自然就落到了樸相建筑手中。
這個家比鄰滇池、遠眺西山,主人特意為它取名“泮山居”。 庭院里,松樹襯上水景,不用奇花異草也盡顯風度。
庭院里栽植的一棵本地云南松樹,姿態十分優美。景觀石材來自云南紅河地區。
實際上,這是一次將兩個物業單位合并為一的改造項目,重中之重便是重新梳理空間。“我們用電梯間及走廊來作為原本兩幢獨立建筑之間的聯系與過渡。”樸相建筑的這次“大手術”就此展開,原本雜亂、分隔的一層空間被按照生活場景和動線邏輯完全重塑。一層的外墻被拆除, 置換成了如今的觀景落地門,并通過與屈曲迂回的入口步道之間的留白距離形成一種過渡的“灰空間”,既透氣又有節奏感。
庭院與室內通過一個帶斜面頂篷的 “灰空間”進行過渡,錦鯉魚池既是庭院一景,也是室內茶室的背景, 為整個空間帶來更鮮活的流動性。
庭院通過一個半戶外的“灰空間”與餐廳、茶室和大客廳連接起來。
敞闊的門廊大廳左邊是私房菜餐廳,右邊是一以貫通又通過家具圍合來自然分區的大客廳:不論是懶在沙發中小憩,還是圍攏壁爐邊小酌,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在的場景。客臥與主臥分列二、三層,這也是根據主人對這個家的功能需求來確定的“。張先生的主要生活與工作都在大理,他希望這里不光是自己和家人獨享,同時也能接待友人小住。”
宅邸入口的門庭處采用了手工編織的竹屏風來作為半隱矮墻。
小型露臺花園位于2層車庫頂上。樸相建筑贈送給主人的老藤無花果樹正種植在此。 素造實驗夯土磚任意擺放著,反而成為一道景觀。
所以在客臥分布的二層,樓梯上來就有一處空給藝術的留白空間。一扇屏風、一張雕塑般的木榻對著半透明的玻璃磚墻,墻外映入洇開的抽象風景,樸相建筑給它取名“莫奈墻”。頂層的露臺原本只為遠眺“睡美人”而存在,后來樸相建筑又為 它增添了露臺吧空間,讓整個宅邸平添了一份輕松感。在此品酒、燒烤都不算新鮮,倒是爐炭一添就能烤私廚特制的石屏豆腐最打動人心。
藝術空間位于2層,其中的“莫奈墻”正好映射出室外的荷花池景色。
雖說“定情”京都,但張先生和樸相建筑都不想用所謂的“日式”或“中式”來把這個空間框定。在“東方意境”的大前提下,設計團隊賦予一 層客廳和二層弧形畫廊這樣的公共空間以更加簡潔、靜謐的氣質;三層主臥區域和四層露臺吧這種個人化生活空間則溫暖、隨性。配合這種基調,建筑材料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天然、質樸、在地“,我們著重研究了材料的質感和整體氛圍,尤其看重它的肌理表現。”樸相建筑的負責人如此總結道。譬如在室內外都大量使用的長條形混凝土磚均由手工定制而成,它看似拙樸,實則在長寬比例上都進行了嚴密的推敲,才獲得如今這種既雅致又大方的視覺效果。
原本雜亂、封閉的空間被徹底打開, 并通過動線邏輯賦予其空間上的整體性。
一層客廳里,多人轉角沙發Mex Cube來自Cassina;Michelangelo躺椅來自Sika Design;單人扶手椅是古董;老柚木咖啡桌來自壹集。
同時,因為昆明終年強烈的日照,這種低調的灰色建材很好地中和、調節了陽光,讓流入室內的光線更顯沉靜柔和。門外回環的矮墻則采用了天然竹板,與戶外的小河流很好地銜接,讓來客不由得平心靜氣,仿佛要步入桃花源。更絕的則是地下層泳池選用的火山石,雖然為了這個“暗黑系” 的泳池空間,主人與設計師曾有過不同意見,但最終設計師堅持的這股“酷”勁,還是說服了信任“專業人辦專業事”的企業家。
客廳里柚木書櫥和咖啡桌均來自壹集;多人沙發組為定制。
家具的選擇著實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討論,因為結合主人的偏好與未來可能的功能拓展, 樸相建筑團隊要從視覺、觸覺以及后期維護等多個層面來細致考量。一層空間的“東方風格”非常突出,因此他們選擇了很多來自亞洲的家具孤品,再點綴少量諸如Cassina多人沙發這樣的經典款,以營造出一種穩重、安靜的氣氛。餐廳里則選用了更加放松又不失優雅的“寫意空間”家 具。至于臥室,絕大部分家具都采用量身定制。
客廳一角,沙發和咖啡桌均來自壹集。
藝術品在設計之初就被納入考慮。張先生來自大理,也是天然大理石、觀賞石和琥珀等方面的專業藏家。入口處那件頗具雕塑感的天然大型樹化玉便是他的珍藏之一。此外,更多大理石小品則被安置在茶室中,以供主人隨時賞玩。同時,張先生也對當代藝術很有求知欲,常去樸相建筑在昆明的另一處設計作品—— CGK昆明當代美術館看展,從而認識了不少有意思的當代藝術家。在私房餐廳中,設計團隊特意為他選了 一幅昆明年輕藝術家蘇家喜的作品,配合著如手卷般橫向展開的中低位開窗,室內的家具、藝術品輝映室外的東方簡靜庭院景色,讓一餐精致的云南菜吃得更加活色生香。而這一切又都在整個空間冷靜的色調中被調和得分寸感十足“。我們為這個家選擇的色彩都帶有一定灰度,盡量讓材質表面半光,以傳遞出一種穩重的感受。”
私房餐廳里,沙發和餐椅均來自寫意空間;多人沙發組為定制品;油畫為青年藝術家蘇家喜作品。
但千萬別怕它沉悶。當我們來到主人最愛的茶室里,這種“東方風格”頓時透明、輕盈起來。云南有它獨特的茶文化,這里動輒上百年的茶樹、茶種,絕非附庸風雅者可參。樸相建筑為這個空間搭配了更多U+的家具,配合庭院景觀,隨茶香氤氳出自然的中式韻味。看桌上的陳列就知道主人是真會喝茶的人。張先生泡上一壺普洱,對我說“:不用怕,這茶不寒。”
庭院房位于3層,也是主人大兒子的臥室。家具均為定制;衣櫥來自二黑。
此刻他背對著庭院,背后就是庭院中的透明魚池。明艷的錦鯉在其 中徜徉,是主人的背景,也是客人的風景。在茶室觀錦鯉,樸相建筑的巧思是讓人在動靜之間體會東方韻味,而對泡茶人和飲茶人來說卻也是一 種鍛煉——風景再美,茶心不能亂。而這份“靜定”除了能在茶中鍛煉,還能在庭院中體現。主人不愛奇花異草,也不設草坪泳池,單單是對“松”的鐘愛,就賦予了這個庭院風格之外更高的風骨。“何不種松樹,使之搖清風。”元稹的這句詩落在了張先生心里,也落進了這個庭院的立意中。 淺褐色的石材背景,搭配姿態絕佳的幾棵青松,再來一點水面的映襯,如此簡潔、利落又氣質傲然的庭院,倒真是和主人很貼合。
天然的材質和帶有灰度的中性色彩為整個居室空間帶來一種沉靜的氣質。
位于3層的大兒子房間里,壁燈來自本土創造;墻面為手工墻面紙創意拼貼而成;床頭和沙發均為定制品; 床頭燈柜來自壹集。
“未來希望能在大理做一間自己的博物館。既展示收藏,又能支持不同的文藝團體來交流。有展覽、有畫廊、有咖啡座、有小劇場......”張先生真不愧是2.0版本的中國企業家,對于事業、對于生活,他總有更高的向往“。要靠著蒼山,看得見洱海......”同時他又是如此傳統,對于土地山水,總有著揮不去的眷戀。就像這座居所,在水之岸,望山之巔......
位于地下層的泳池和 Spa空間,火山石是這里的主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