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邊角處,Mademoiselle扶手椅來自Kartell,旁邊是一 張Ettore Sottsass于1988年設計的4 Gopuram木桌,背景中的Mobile Giallo邊柜也是Sottsass的作品。
每年4月,米蘭全城都會被全球最頂級的家具設計展會——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的熱鬧氛圍所環繞。而在城市另一端的Tortona街區,每年的這個時候也都會搖身一變,成為全城時尚活動的焦點。但這里并非一直如此,1999年,當建筑師Stefano
Giovannoni買下這里某間舊工廠的其中一棟廠房時,這附近還僅僅是一個黯淡的工業區。
Stefano Giovannoni(右)和Elisa Gargan(左)。Stefano坐著的金色兔子椅出自其自主品牌Qeeboo。
“在我買下這個地方半年后,阿瑪尼(Armani)也選址在幾百米外。或許從那時起,米蘭的時尚街區就誕生了。現在已有許多品牌選擇將總部或展廳設在這里。”Stefano解釋說,“這棟于20世紀40年代建立起來的廠房最早屬于馬路對面的一家渦輪機工廠,他們在這棟建筑
里測試裝配好的輪船渦輪機成品。所以它需要經過非常復雜的改造才能為我們所用,比如需要添加額外的支撐結構:在10米高的空間里增加夾層。”
廚房中間放著一張20世紀50年代的鍍銀玻璃桌。不銹鋼飾面和大尺寸的工業風照明燈具,仿佛是這棟原本為工廠的建筑物留下的回響。
這棟建筑的改造歷時約3年,由Stefano的妻子Elisa Gargan完成。對于每個部分應該由誰來負責實現怎樣的設計,兩人總是反復探討后才確定。但顯而易見的是,兩種迥異的個性在這個家里交匯并存。而家裝過程中的坦誠交流激發出兩全其美且更加豐富奇妙的設計。“Stefano是不折不扣的收藏家,很喜歡囤積物品。”Elisa解釋道,“雖然我在這方面更傾向于極簡,但多年來看到Stefano從細微之物中感受生活的樂趣,我逐漸發現他這樣 收藏和留住所有東西是對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完整地濃縮在他所保存的物品中。”
纖細的鐵絲雕塑勾勒的是Stefano的臉孔。
重新裝修后的家如同一扇窗,從中可以窺見他們的生活。兩人毫不遲疑地決定將墻壁和地板保持為中性色,令墻壁和地板展現出渾然一體的外觀。建筑原本空曠的內部空間被改造為一個多樓層、多功能的居住空間,兼具獨特性與愜意。“地下是Spa間和泳池,地上一樓是展廳和活動場地,二樓是Giovannoni Design及我的家具品牌Qeeboo的工作
室,三樓是我們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附帶屋頂花園和玻璃溫室。”Stefano解釋說,“另一
側的塔樓內有三層,每層約為25平方米。塔樓里有一間音樂室、一間廚房和一間帶臥室的客房。”這處總面積約為500平方米的住宅就是這對精通美學的設計師夫婦對于家的全部夢想。
幾件Qeeboo產品的細節,如Plateau鏡子、Killer鯊魚頭和巴黎鐵塔形狀的Paris雕塑,以上均由Studio Job設計。
Stefano和Elisa都曾在意大利設計師Ettore Sottsass的工作室工作過,也從拜訪Sottsass的私宅中深受啟發,“Sottsass的家看起來十分簡潔,我卻從中領會到讓一切匯聚的精妙之處。”Stefano說。Stefano家敞亮的客廳足足有150平方米,墻面的寬度為超大尺寸的家
具和藝術品留出背景空間。家中每處角落里都有“稀奇古怪”的物件,除了名家名作,更不乏來自不知名創作者的藝術作品。但中性色墻壁和艷麗的家具并不能概括這個家的全部氣質,還有很多“出其不意”的角落待人發掘。比如以彩色元素搭建的幾處功能分區戲劇性地從中性背景中脫離;浴室以鮮亮跳色的馬賽克點綴;簡約有序的音樂室安裝了深紅色落地柜;不銹鋼飾面的廚房里鋪設著檸檬綠色的防濺擋板。這些高飽和度的色彩帶來了如Elisa所說的“情感強烈的時刻”:平淡的日常變得更有滋味。雖然隨處可見兩位設計師之
間的反差,但兩人對廚房的設計卻有著共性。“我們都熱愛美食,也享受做飯的樂趣,因此我們總共設計打造了三個廚房空間。其中最主要的那個在室內庭院旁,另外兩個分別在塔樓和玻璃溫室內。這樣每個人每天做什么樣的菜系都可以。”Stefano解釋說。主廚房和房間內的其他區域都直接連著室內花園,廚房臺面和柜架的不銹鋼外觀充滿工業感,懸掛在長桌上的吊燈也凸顯著工廠氣息。
從客廳中完全可見設在中心位置的室內花園,花園中也有些Qeeboo產品,如Rabbit Chair(兔子椅)和加大尺寸的Giraffe in
Love(戀愛中的長頸鹿)。
在美的浸潤中生活,并將熱忱用于創造,家也在此過程中成為他們自身的寫照。家中的各色物品透露出這對夫婦的旅行足跡;設計前輩的經典家具作品曾給予他們啟發或激勵,幫助他們成為如今的自己......但最引人深思的,是這個家在空間上無止境的轉變過程。這對設計師夫婦,是在一個將研究和實驗奉為設計根基的時代穩步成長為設計師的,他們為客戶設計產品的方式同樣延續在這棟建筑的重構中。而他們探索和創新的精神也滲透在每個角落,讓這個家在近20年后的今天依然鮮活,也依然前衛。正如Elisa所言:“這個家已講述了我們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