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愛在家中舉行以歌劇為主題的沙龍或是藝術茶會,她也喜歡待在自己的書房,大量地閱讀、看電影。“我將永遠在這里住下去,我非常愛它。”這是位于曼哈頓第五大道HelenLittle的家,這個充盈著藝術氛圍的空間帶給她無限的激情和撫慰。
書房窗口,擺著馬來西亞沙巴州伊班部落人做的手工木雕,他們過去曾經是獵人。Helen在他們的屋子里住了一晚,這是他們送給她的禮物。木椅是現代主義大師JosefHoffmann的作品。
Helen little,收藏家,紐約數家藝術機構的委員會成員,包括大都會歌劇院和紐約沈偉舞蹈藝術團。
當Helen于1991年在曼哈頓尋找新的住宅時,她偶然發現了這套公寓。它有寬敞的客廳和書房,還有五間臥室,非常適合她和先生以及一雙年紀尚小的子女。“在那之前,我就住在這附近,到現在,我已經在這一帶住了40年了。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中央公園近在咫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古根海姆美術館都在步行可達的距離之內,附近有很好的私立學校,孩子們可以走路上下學,還能帶他們的小伙伴來家里玩耍。這是一片安靜的社區,沒有商場,但餐館很多,生活便利。”
家中的中國書畫作品自帶沉靜,經典雋永的人文氣質與中式古董家具完美搭配。
客廳窗外便是綠意盎然的中央公園。窗口有一尊來自印度的牛雕塑。墻上掛著香港書法藝術家馮明秋的作品,黃花梨木椅是中國明代古董。
客廳的沙發旁邊擺著一組來自東南亞的陶瓷。
客廳壁爐上方掛著藝術家曹斐的作品,她用從紐約山間撿來小樹枝做了這件形似中國書法的抽象作品。
年輕時,她曾經在紐約聯合國國際學校當老師,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和先生相戀成婚并生下兩個孩子之后,為了專心養育自己的孩子,她從教師崗位上退下來,成了一名全職主婦。等到兩個孩子相繼長大成人,她開始擁有大量屬于自己的時間。這個時候該做點兒什么呢?她過去一直對藝術感興趣,從小接受音樂訓練,喜歡彈鋼琴,聽古典音樂,尤其喜愛歌劇,還熱衷舞蹈。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她還曾是一名狂熱的搖滾樂愛好者,幸運地親眼目睹了黃金年代的滾石樂隊、大衛·鮑伊、誰人樂隊、比爾·揚等幾乎所有大牌音樂家的現場演出,并且不時出現在紐約的各種藝術影院,追看法國新浪潮、意大利和日本前衛電影……
琴聲與畫語,素樸與華麗,藝術讓生活得到升華,對藝術的熱愛充盈了她的人生下半場。
客廳里,鋼琴后面墻上的作品來自藝術家徐冰,他用書法繪制了一片廣闊的風景。鋼琴旁凳子的紡織品來自印度,設計師BenjaminNoriega將其設計成這個圓形凳的“外衣”。
人到中年,“重獲自由”之后,Helen可沒有變成美國劇集里的“絕望主婦”。在紐約這座藝術之都,她一點兒沒閑著,她對藝術的熱愛充盈了她的人生下半場,她總是在去畫廊和美術館看展的路上,要不就是去聽歌劇,或者去看音樂現場,欣賞戲劇和舞臺劇……10年前,她請來著名建筑師Annabelle Selldorf對自己的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她的藝術收藏、大量的陶瓷和古董家具由此也得到了更妥帖的安置。“廚房是新的,浴室是新的,一切都煥然一新,我將永遠在這里住下去,我非常愛它。”她還成為紐約幾個藝術機構的委員會成員——包括大都會歌劇院和紐約沈偉舞蹈藝術團,她熱心支持年輕藝術家的事業,還定期舉行或參加各種與藝術有關的沙龍、派對或舞會。“我的生活幾乎像上班族一樣繁忙。”她樂不可支地說道。
書房窗邊,來自印度、非洲、亞馬孫和馬來西亞沙巴州的雕塑極富異域風情。
書房窗邊掛著布魯克林藝術家Doug Fitch的作品,在一個泳池底部拍攝,給這個家點綴了一些色彩。
書房窗邊擺著更多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陶瓷。
“我也是紐約亞洲協會的會員,在那里結識了很多中國書法藝術家。我非常喜歡書法藝術,你可以看到,我家墻上掛的藝術作品大都是黑白的,很多都是中國書法或書畫作品,有徐冰用文字繪制的風景,也有曹斐用樹枝制作的宛如中國書法的抽象畫……我覺得它們經典、雋永,和中式家具或現代主義設計搭配完美。我還通過藝術結交了很多朋友,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不分男女老少,藝術把我們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有舞蹈家、歌唱家、導演、作曲家、藝術家等。對我來說,我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不是我的房子,也不是我的藝術收藏,而是我的這些有趣的朋友,是他們讓我在紐約的生活永遠多姿多彩。每一天我都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每一天我都心懷感激。”
明清古董家具、現代主義設計、Art Deco風格的設計品……不同的時空與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與空間里的藝術品自然地融為一體。
餐廳里掛著一盞Ingo Maurer的經典吊燈,餐桌為Art Deco風格,上面鋪著華美的克什米爾餐布。墻上的兩條金魚水彩畫作出自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他還是一位相當出色的藝術家。
餐桌后面的墻上有一幅藝術家蘭正輝的抽象水墨畫。
廚房水槽上方掛著一幅偉大而且多才多藝的民謠女歌手Joni Mitchell的畫作。
在所有藝術形式中,她對歌劇最為情深。“歌劇是把各種藝術形式綜合在一起的表演藝術,想想看,你可以聆聽由一百人組成的大型交響樂團的伴奏,聆聽歌劇演唱,觀看舞蹈和戲劇表演,欣賞服裝設計、燈光舞美、家具設計……兩三個小時的時間里,你仿佛沉浸在一場無與倫比的盛宴中,這是多么罕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藝術最深沉的熱愛是愿意花時間去鉆研它。在Helen充滿藝術氛圍的家中,也會舉行以歌劇為主題的沙龍。十五六個要好的女性朋友齊聚一堂,另有一位老師專門受邀來講課,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話題可能圍繞某一出歌劇或一位作曲家展開,也可能暢談巴洛克歌劇、當代歌劇或者東歐歌劇的風格和特色,大家展開熱烈討論。
藝術讓生活變得如同一場擁有十二道大餐的饕餮盛宴,Helen的人生也因為藝術而激情四射。
來自佐治亞州的一棵形狀奇異的胡桃樹被做成一件藝術裝置品,浪漫地懸垂在次臥的一個角落。
臥室墻上掛著一幅Helen朋友的畫作。
同樣,在家中,她也舉辦過無數場藝術下午茶會,總有音樂家一展歌喉、鋼琴叮咚或是舞者身影翩然。伴隨著藝術、葡萄酒和巧克力,更多人在這里相識并結為摯友。“紐約人總是那么健談,熱衷于發表意見,從來沒有冷場的時候。每當聽到有朋友說他們是在我家的派對上認識的,我就特別開心。……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場宴席,沒有藝術的生活就像只剩下一碗白米飯佐餐,而藝術仿佛為我端上了十二道大菜。沒有藝術的生活只是存在著,而藝術能讓生活得到升華……”
浴室,建筑師Annabelle Selldorf用她最愛的大理石翻新了這里,純粹而典雅。
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宅居在家的日子里,Helen仍然像過去一樣積極樂觀地生活著。她喜歡待在自己的書房,大量地閱讀、看電影。“假如可以選擇一種與藝術有關的職業,你最想做什么?”最后我們問她。“我想成為一名搖滾歌手——盡管我的嗓子不夠好!或者是一名藝術評論家,寫寫電影、戲劇或音樂……”